2月28日,2023年度全市科技工作会议召开。
会议旨在深入贯彻落实中省市有关会议精神,全面总结2022年科技工作,安排部署2023年重点工作任务。会上,各县(市、区)科技主管部门、渭南高新区发改局相关负责人作汇报交流,市科技局分管领导安排部署分管领域工作。
过去的一年,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全市科技系统党员干部撸起袖子加油干,聚焦重点抓落实,科技创新生态不断优化,科技创新活力持续释放,科技引领支撑作用日益凸显,跑出了科技创新的“加速度”,主要表现在秦创原建设开创新局面,全市科技系统策划了20个重大项目、10个重大平台、20场重大活动,获得8项重大成果;渭南农创谷建设开启新篇章,召开了秦创原渭南农业创新谷建设大会,加快推进大荔科创中心、蒲城环保农资产业园、渭南高新区农产品加工产业园等创新平台建设;创新主体培育迈上新台阶,高新技术企业近200家,科技型中小企业入库383家,分别增长了32%、55%,创历史新高;创新平台建设取得新成绩,新建“四主体一联合”校企研发中心等省级创新平台7家,全社会研发投入16.73亿元,强度达到0.8%,提升了0.05个百分点;科技成果转化取得新突破,实现技术合同交易额23.21亿元,增长78%;科技成果转化实现新突破,新增省级涉农平台5家,省级农业科技园区实现了县(市、区)全覆盖;科技服务效能得到新提升,成立了秦创原渭南科技服务团,精准服务企业105家。渭南市大学生众创空间成功晋升国家级孵化载体,渭南(西安)创新创业孵化器引进科技型企业20家,入选省秦创原典型案例;培育引进人才激发新动能,新增高层次人才592人、外国高端专业人才35人,发展市级“科学家+工程师”队伍54个、“新双创队伍”93个、持证技术经理人78人;各县(市、区)工作取得新突破,渭南高新区谋划建设了中创高科云谷等一批重大项目、富平县正在创建国家创新型县等;渭南科技品牌实现新提升,2022年,市科技系统先后获得了三项国家级荣誉,市科技局获得“全国科技管理系统先进集体”,连续两年荣获“全国科技活动周及重大示范活动”先进集体,农村科技服务科科长卢青锋荣获全国“人民满意的公务员”,全市科技系统交出了一份亮眼的“成绩单”。
下一步,全市科技系统将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学习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来陕考察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认真贯彻省委、市委“三个年”活动部署,坚持科技第一生产力、人才第一资源、创新第一动力,以秦创原(渭南)创新驱动平台建设为主线,着力打造秦创原渭南农业创新谷、渭南(西安)创新创业孵化器两个特色品牌,深入实施科技型企业倍增、创新平台建设提质、科技成果转移转化、科技支撑乡村振兴、科技人才引进培育、科技服务能力提升六项行动,探索形成具有渭南特色的创新发展新路径,为渭南高质量发展贡献科技力量。